季节交替之际,不少人会出现鼻塞、流涕的情况。但是长时间的鼻塞可要注意了,这可不一定是普通感冒或者鼻炎,有可能是鼻咽癌的症状。发病年龄年轻化
全球80%鼻咽癌发生在中国
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黏膜的上皮恶性肿瘤,主要发生在鼻咽顶壁及侧壁,尤其是咽隐窝。由于早期症状与常见的鼻炎症状相似,如鼻塞、流涕、头痛等,鼻咽癌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诊,导致病情恶化。

近年来,鼻咽癌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。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全球每年有大约 8.6 万例新发鼻咽癌病例和 5 万例鼻咽癌相关死亡,其中,约 80% 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,其发病率是耳鼻喉科恶性肿瘤最常见的。
鼻咽癌是有鲜明地域高发特点的恶性肿瘤,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湖南等高发,广东发病率高达10.51/10万。
鼻咽癌的7个早期信号
主要表现为回吸性鼻涕中带少量的血丝,特别是早晨起来带少量的血丝、鼻涕倒流现象。这往往是鼻咽癌的重要信号,说明肿瘤已侵犯血管,轻者表现为血涕,严重者会引发鼻咽大出血。鼻咽癌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鼻塞相关的症状,如鼻子堵塞、出气困难,总觉得鼻子不适,这些症状容易与感冒、鼻炎混淆。
鼻咽顶部的肿瘤通常向前方浸润生长,因此导致同侧后鼻孔和鼻腔的机械性阻塞。临床上大多呈单侧性鼻塞且日益严重,一般不会出现时好时差的现象。耳内会出现像蝉鸣或像风声,还有机器样轰鸣声等,其轻重不一,听力也会下降,往往容易被误诊为中耳炎或其他疾病。
因为鼻咽癌在鼻咽部离颅底很近,会侵犯颅底的神经和血管,侵蚀颅底的骨质,所以会出现头疼。临床上多表现为单侧持续性疼痛,部位多在头顶部、头一侧,疼痛的性质为锐性刺痛。鼻咽癌侵犯三叉神经、颅神经时,可以出现面部麻木、抽搐等神经症状。面部皮肤麻木占10%~27.9%,患者经常会有面部痛觉过敏或麻木或蚁行感。由于肿瘤侵入卵圆孔、茎突前区、三叉神经第三支会引起耳廓前部、颞部、面颊部、下唇和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。由于鼻咽癌肿瘤向上发展,压迫视神经、鼻咽管,以及脑干发射各条神经而导致复视的情况发生,眼睛看东西有重影,或看不清、看不见。
出现无痛性颈部肿块,其实就是肿大的淋巴结,这也是鼻咽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。60%~90% 鼻咽癌患者首诊时伴有颈部淋巴结的肿大,多为耳后及上颈部区域。
鼻咽癌早期可能只有回吸鼻涕带血、颈部肿块、单侧耳闷等单一症状,以及鼻咽肿物、颈部转移淋巴结和脑神经受累三大专科体征的或联合症状。如有上述症状,应及时到耳鼻咽喉科就诊。
鼻咽癌不仅具有地域性,甚至还有家族聚集性,这也说明鼻咽癌跟生活环境、饮食习惯和遗传基因有很大关联。
1、EB病毒感染:EB病毒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疱疹病毒,绝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有一次感染EB病毒的概率。因为研究人员发现鼻咽癌患者中,EB病毒感染可能与之发生机制有关,因此血清EB病毒检测近年来被归为体检常规项目,尤其南方地区。
2、有鼻咽癌遗传:鼻咽癌可呈家族聚集性,鼻咽癌患者近亲属如患者子女、兄弟姐妹因为遗传易感性,鼻咽癌患病率比其他人高5—10倍。鼻咽癌近亲属应注意定期体检,如进行EB病毒检测等早期筛查项目,同时如有早期症状如颈部肿块、回吸鼻涕带血、单侧耳闷耳鸣,应及时就诊。
3. 长期吸烟酗酒者:吸烟与饮酒是很多癌症的主要两大外部诱发因素,鼻咽癌也不例外。
4. 长期不良饮食者:腌制食品易产生亚硝酸盐,会导致患癌风险增加,长期食用这些食物,其鼻咽肿瘤发病率会增加2~7倍。
5. 长期居住在受污染环境人群:室内甲醛、油烟等易产生致癌物质,从事厨师等工作的人群,鼻咽癌患病率比其他人要高。
如果鼻咽癌发现得早,通常并不会致命。早期鼻咽癌 5 年生存率,高达 90% 以上,因此早筛早诊早治意义重大,一般都是检查以下三项项目:
原发性EB感染过程中首先产生针对衣壳抗原(capsidantigen,CA)IgG和IgM(抗CA-IgG/IgM);在急性感染的晚期,抗早期抗原抗体出现;在恢复期晚期,抗核抗原抗体产生。单纯血清学EB抗体检测在EBV-HLH的诊断价值有限。● EB病毒载量检测:
EBv载量检测可以鉴别EBv健康携带者的低水平复制与EBV相关疾病患者高水平活动性感染。PCR是目前最主要的检测EBv载量的方法,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,EBV DNA持续阳性也是早期发现鼻咽癌的一项重要检查指标。2017年8月10日发表于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(NEJM)》一项研究分析了无鼻咽癌症状的受试者的血浆标本EBV DNA,在筛查出的鼻咽癌患者中,I期或II期鼻咽癌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,为常规检查人群的3.5倍。
它又叫鼻内窥镜,与各类内窥镜一样,鼻内窥镜也是先看看里面有没有异常肿物,如果有的话,进行穿刺取样,再分析是否癌变。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到专科医院做一次例行检查。来源:浙大二院、有来医生
由艾康生物整理发布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如有违规请联系删除